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

透明化的價位指標 - 企業倍數 (EV Multiple)


之前我提過,本益比是個方便的基本面工具,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缺點。

如果我們只看公司的本益比(股票資本 / 獲利),大量負債的公司透過金融槓桿,
可以把獲利加倍 (i.e. Return on Equity(ROE) = Return on Asset(ROA) X Financial Leverage)。
當獲利因為槓桿而增加,破產的機率也相對增加。
就像股票融資一樣,槓桿使獲利加倍,虧損也加倍。
像外國人講的double-edged sward(雙刃劍),可以割傷別人也可以割傷自己。

但是本益比會因為獲利增倍而跟沒債的公司比較起來偏低,
一個看起來本益比低的公司有可能只是債務多造成的。

以下我介紹一個有更多參考價值的企業倍數。

企業價值 = 公司債 + 少數股份+ 股票 + 優先股 - 現金或高流動性資產

企業價值代表公司所有的經濟價值,是一個未上市公司可以全部賣出去的最低價碼。
如果我買下一個公司,公司裡的現金也就是買價少出的資本。
舉個例子,我買一個兩萬元的保險箱, 老闆紅包兩千元放裡頭,
如果這個保險箱是一個公司,他的企業價值就是一萬八千元。

運作現金是一個不包括資本支出、貶值、利息、稅的現金
(Earning Before Interest, Tax,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(EBITDA))


企業價值
企業倍數 = ________ = 
Enterprise Value / EBITDA

運作現金


企業價值是公司運作所需要的資本,因為每個公司的債務比例不一樣,
當公司幾乎可以保證獲利的時候,債務是個非常有效率的投資方法。
就像 MM(Modigliani & Miller Propositions II) 所講的
當債務可以減少稅的負擔,任何公司都應該 100% 舉債,
因為債務利息可以抵獲利的稅,所以對公司來講這是最有效率的,
但是因為債權人只想要收本金和利息,且極度排斥風險,
公司需要另一種投資人來承受風險, 這類人就是股東,
補償股東風險的就是股票獲利無上限。

股票其實只是個選擇權,而債務的本金是選擇權的履約價格。


以兩家美國食品公司 6/12/2009 的資料來作比較:Kraft Foods Inc. (KFT) 、 Kellogg Co. (K)

Kraft P/E: 13.09 EV/EBITDA: 9.317
Kellogg P/E: 16.86 EV/EBITDA: 9.446

以本益比來看 Kellogg 的股價比較貴,但如果用企業倍數來看,
兩家公司的資本運用的差距並不大
也就是說,假設兩家公司都沒有債的話,
投資人無論以 P/E 或 EV/EBITDA 來選股,都不會差太多。

因此,企業倍數會使公司價值透明化,也是個排除債務槓桿的指標。
唯一要注意的是,運作現金 (EBITDA) 可能會高估公司實質的獲利能力。
因為資本支出和貶值不管有形無形都會吃公司現金。
當 EBITDA 被高估,EV / EBITDA 就會被低估,所以公司看起來比較便宜,
其實這並不一定是正確的!

分析本益比和企業倍數的倒數,可以進一部分析公司獲利能力。
企業倍數的倒數 (EBITDA / EV) 可以了解公司運用資本的效率。
本益比的倒數是盈利率 (Earnings Yield = E/P),也就是投資公司和獲利比的報酬率。
這可以跟債券的回收(Bond Yield) 來比較, 當然,債券的回收是固定的,而公司的回收是會增長的。

沒有留言: